宝坻疆域不大,目前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,在全国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宝坻历史不长,从金大定十二年(1172年)算起,只有842年,比起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,仅仅是问鼎娱乐下载官方网站个后起之秀。然而,就在这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之内,我们的先人生生不息,奋斗不止,给我们留下了问鼎娱乐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。仔细盘点这些遗产,对于我们认识历史,把握现在,创造更加丰盛的文化成果,是很有意义的。
宝坻作为一个代表特定行政区划的专有名词,是从建县时才产生的。当然,没有这个名词的时候,这块地方早已存在了。据歇马台商周遗址的考古分析,三千年前,这里就有人类生存。这么说,宝坻的历史又很长。战国时,这里是燕国的一部分。秦朝一统天下,废封建,立郡县,此地在渔阳郡的辖区之内。以后,随着朝代更迭,这块地面的归属也变化不定。北魏入雍奴,隋朝属涿州,唐朝归范阳,五代时还让石敬瑭作为礼物,随同幽云十六州一起割让给契丹。契丹后来改国号为“辽”,今天宝坻境内还留有若干辽代遗迹以及传说(如萧太后运粮河),还有村庄称为“耶律各庄”,而耶律正是辽国皇族的姓氏,原因即在于此。
然而,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之内,宝坻这块地方都是远离中心的穷乡僻壤。以唐朝后期的安史之乱为界,在此之前,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在黄河流域;在此之后,主要的经济和文化重心就转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了。不论长江还是黄河,距我们这里都很遥远。按照秦汉时郡县制的标准,万户以上为大县,其长官称“令”;万户以下为小县,其长官称“长”。这块地方连作个小县的标准都不够,可以想象那时是怎样一种蛮荒景象了。
金灭辽(1125年)后,宝坻的命运发生了转变。1153年,海陵王完颜亮将大金国的都城从上京(今黑龙江阿城)迁都于燕京,就是今天的北京。借着这个机缘,宝坻一下就从穷乡僻壤变成了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。再加上五代时赵德钧在此地开辟盐场,建立新仓,置榷盐院,以及有辽一代的逐步开发,宝坻渐渐成为人烟辐凑的兴旺之地。大定十一年(1171年),金世宗完颜雍离京巡视,来到此地,“历览之余,顾谓侍臣:此新仓镇人烟繁庶,可改为县,第志之。明年,有司承命,析香河县东偏乡闾万五千家为县。以榷盐岁入国用,方之天下及至十一,谓盐乃国之宝,取如坻如京之义,命曰宝坻。列为上县,著为版籍。”(金盐使司刘晞颜《宝坻县记》)后来,宝坻还一度升格为盈州,但不久又回到县制,一路走过元、明、清、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,直到2001年撤县设区。
关于宝坻的地理形胜,康熙年间的《宝坻县志》这样概括:“西拱京师,东连大海,南通天津,北抵云蓟,三山拥峙,四水萦回。”宝坻旧“八景”中的“蓟界云山”和“潮河飞练”最能代表宝坻的地理特点。宝坻境内没有山,但是燕山余脉就在不远处,正好作为凭栏远眺的景观。横看成岭侧成峰,山本来就应该站在远处来观赏。乾隆版《宝坻县志》这样说:“邑有三岔口,诸水萦洄,经乎东而纬乎北,遥望蓟州诸山,宛如屏障,空濛缥缈,都成画图。”宝坻过去直通大海,直到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分设宁河县后,才与海隔开。虽然隔开了,但还有河道相连,“县东之潮河,出海北上,蜿蜒数百里。每早晚潮至,波涛扑空,横飞素练,亦壮观也。”这就是潮河飞练的景观。除了自然景观,宝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背山面海,一马平川,水源充足,利于开垦,在以农立国的年代,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。再加上鱼盐芦苇之利,商贾漕运之便,宝坻作为曾经的“京东大邑”、“畿辅望县”,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溢美之词。
俗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一个地方的民俗以及它培养出来的人物,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于他处他人的地域特征。那么,宝坻人的特征是什么?答案就在宝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里面。建县以来的全部历史,宝坻人基本上都以耕地播谷为生,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这种生活方式对人的要求就是勤奋、谦和、节俭、朴质。这八个字,也可以概括宝坻人最基本的性格特征。从这样的性格特征出发,我们就可以理解,宝坻为什么是个特别能出劳模的地方了。那么农民又靠什么改变命运?除了通过劳动积累财富,就只有苦读诗书,走科举之路。因此,亦耕亦读,忠厚传家,诗书继世,就成为千年不变的传统。很多人通过这条路改变了命运,走出黑土地,步入社会的中层和上层。因此,才有了林亭口李氏家族“李半朝”的传说,才有了东广林木张氏兄弟同榜登科的佳话。在这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身上,也仍然抹不去家乡传统的印记。从宝坻出去做官的人,一个基本的共同点是为官谨饬,多行善政,成为造福一方、百姓爱戴的循官良吏;既没有扭转乾坤、左右历史的名将名相,也绝少作奸犯科、鱼肉百姓的无耻之徒。从《宝坻县志》的记载中就可见一斑。
比如金代的马琪。马琪是宝坻有记载的第一位进士,正隆五年(1160年)擢进士第。先任永清县令,以治政有方而闻名,调任户部员外郎,曾受皇帝特遣出使宋国。明昌四年(1193年),官拜参知政事,一度受命治理决口的黄河。金章宗完颜璟这样评价他:“琪不肯欺官,亦不肯病民,是可用也。”
比如明代的刘英和芮钊。刘英于洪武年间任繁峙知县,清廉守法,深得人心。后来因故罢官,邑人争相向朝廷投诉。朱元璋对身边人说:“安有得民如此,而为纰政者哉?”给他恢复原职,满足了百姓的要求。芮钊是正统年间的进士,由御史做起,历任江西副使,迁陕西布政使,所到之处,都留下良好的政绩。他任甘肃巡抚时,甘肃地处边防,很不安定。芮钊训练士兵,谨慎设防,广积粮草,三年之间,境内晏然,百姓安堵。后来敌寇入侵,朝廷命令正在家中服丧的芮钊即刻赴任。他分兵进剿,所向克捷,及时稳定了局势。因为操劳国事,芮钊死于任上。他为官清廉,死后“惟余敝衣数箧而已,几无以殓榇归,童叟为之嗟叹。”
再如清初的杜立德。杜立德是明朝最后一科进士,还未及出仕,就江山易主了。通过地方官员的举荐,杜立德进入政坛,并一直在中央朝廷任职,先后担任刑、户、吏三部尚书,拜保和殿大学士。在任刑部尚书时,每当审查大案,他都周祥反覆,希望给定罪的人留下一条生路。如果不如所愿,则整天不出官署,甚至忘了回家吃饭。顺治皇帝曾经对群臣说:“尔等识此人乎?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,不私一钱,亦不妄杀一人。”康熙皇帝称赞他有古大臣之风,赐宴时特别命令列坐殿内,“汉大学士入殿坐,自立德始也”。杜立德致仕还乡时,皇帝还赋诗送行,可谓风光无限。
这只是随手拈来的几个例子,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。宝坻靠什么扬名远方?凭什么与其他地方并立于中华版图之内而不羞不愧?在很大程度上,就靠这些走出黑土地的宝坻人。他们在外面行善政,做好事,给百姓造了福,为国家立了功,人们感激他们,才顺带着对宝坻这方土地有了些好感;如果相反的话,宝坻的名声也会受到牵累。这一点,对当今的官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警示呢?
宝坻的文艺,也带着浓浓的农耕色彩和乡土气息。如果不信,读一读浩然的小说,听一听马季的相声,看一看赵丽蓉的小品就知道了。当然,最有代表性的还是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评剧和京东大鼓。这两种表演艺术形式规模不同,各有千秋,但它们都起源于田间地头,传唱于村头巷尾,唱的念的都是京东土语,演的说的都是世态民情,它们的根扎在民间,它们的观众是识字不识字都可以的老百姓,它们是典型的属于下里巴人的艺术。看看它们演出的曲目就清楚了:《赵连弼借粮》、《杨三姐告状》、《罗锅子抢亲》、《乔老爷奇遇》、《王二姐思夫》、《诸葛亮押宝》……现在,它们不仅属于普通百姓,在我中华艺术殿堂里也占有了一席之地,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和传唱。
宝坻是个盛产文艺明星的地方,评剧界有金叶子、刘宝山、刘小楼、赵丽蓉、李福安、孔广山、赵连喜等人,大鼓书则有号称“三杆大旗”的刘文斌、齐文周、魏西庚以及董湘昆等人。此外,还有人称“武生泰斗”的京剧名家尚和玉,人称“铁嗓钢喉”的河北梆子名家李佩云,以及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金宝环等。然而,璀璨的星光之下,却映照着别一样的残酷现实。过去,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,生活条件很艰苦,很多农家子女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走上习艺之路的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宝坻地处九河下梢,十年九涝,过去水利设施不健全,有水就成灾,大多数百姓的生活都是十分困窘的。唱戏学曲,走村献艺,其实比要饭强不了多少,是没有出路的出路。然而,宝坻人的聪明才智就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之中被激发出来了,他们把苦难的生活转化为鲜活的艺术,用艺术语言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期冀。哪个成为艺术大师的人物,没有一番艰苦卓绝的磨砺呢?更何况,还有很多很多唱了一辈子、演了一辈子而没有成名的人物呢。
也是因为条件艰苦,生活困顿,宝坻又是出产手艺人的地方,比如木工、瓦工、剃头匠。这些行当,都是百姓谋生的手段,然而凡事做到极致,也就成了艺术。盛行于民间的手工编织,所用的材料是再普通不过的芦苇、柳条、麦杆、棒子皮,经过农夫巧妇之手,即刻化腐朽为神奇,但凡实用的器物,精致的摆设,没有编不出来的物件。宝坻传统的两大寺庙,大觉禅寺和广济寺,都建于辽代,也是当年没有留下姓名的工匠的杰作,建筑大师梁思成曾于1932年专程来宝坻考察广济寺三大士殿,称其为“辽代建筑之楷模”。可惜的是,正如梁大师所担忧的,最后一座辽代建筑也在解放前被毁掉了。可喜的是,这两座名寺一在原位,一在异地,又依照原样重新恢复了。还有元代的雕塑大师刘元,造了不少美仑美奂的神像,以至皇帝下令“非有旨不得为他人造像”。而刘元是道士出身,当年想必也是从宝坻流浪出去的苦孩子。总之,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这句话,用在很多的宝坻能人身上,都是非常合适的。
除了下里巴人,还有阳春白雪。科举年代,宝坻考出那么多举人、进士,还有人进了翰林院,当然少不了吟诗作赋的高手。只是放在繁花似锦、高手如云的中华文苑里,就不那么显眼了。尽管如此,儒学名宿王师旦、知府作家李光庭都有著作传世,在清初诗坛曾经享有盛名的诗人王煐,经过今人挖掘也重现了光彩。王煐在刑部任职时,曾经与朱彝尊、姜宸英、赵执信等文人高士诗酒流连,过从甚密,被称为“华省仙郎”。他到地处岭南的惠州做官,一方面简政缓刑,轻徭薄赋,一方面推行教化,励士兴学,深受地方百姓的拥戴,被称为“惠阳贤太守”。他建了一座小楼,命名为“忆雪”,暗寓思乡之意,他的诗集就称为《忆雪楼集》。民国年间,宝坻还出了两位奇人:一个是在北京城里敲梆警世、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李六更,一个是创办《太平洋月刊》的耿笑天。1948年2月的《太平洋月刊》,全文刊发了毛泽东的《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,成为轰动北平的重大事件。现当代以来,宝坻更是人才辈出,各行各业都有十分出众的人物,古老的宝坻大地焕发出更加辉煌的人文光彩。
宝坻的历史不是宝坻人自己的历史,宝坻的人文也是宝坻人与非宝坻人共同创造的。况且,如果刨根问底的话,谁又是繁衍千年的土著呢?现在的宝坻人,十之八九都是移民的后代,不论山东、山西,还是河南、河北,落在宝坻了,就成了宝坻人。即使没在宝坻落户,只要来过宝坻,在宝坻做过一些事情,对宝坻的发展有过贡献,也可以算作宝坻人。事实上,宝坻的发展也确实离不开这些人;这些人的群体越大,宝坻的发展越快。仅以《县志》所记来宝坻做官者为例,就有不少人是我们不能遗忘的。
比如袁黄。他是浙江嘉善籍、江苏吴江人,明万历十四年(1586年)进士,万历十六年(1588年)来宝坻任知县。他来时,正遇上宝坻大水为患,饥荒严重,民不聊生。袁黄哀怜百姓,借出自己的俸禄为饥民偿还欠税,还采取各种措施救助灾民,组织民众修筑堤埝,抵御水灾,开垦荒地,恢复生产。他撰写了《劝农书》、《水利说》,亲自督促农事,还将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引入宝坻,宝坻民众到今天还在受益。当时,来自宫廷和上司衙门的各种摊派名目繁多,百姓应接不暇,苦不堪言。袁黄为民请命,将不合理的负担逐项蠲除,即使得罪上司也在所不惜。他重修文昌阁,大力推动教育,亲自到县学授课,指导学生作文,宝坻文风由此而大盛。他还是一个十分清廉的官员,“将行,囊橐萧然,惟图书数车而已,送者皆为掩泣。”
再如庄襗。他是江苏武进人,明弘治九年(1496年)进士,弘治十一年(1498年)来宝坻任知县。庄襗学问高深,才华出众,素有经邦治国的胸襟抱负。在他的主持下,将宝坻原来的土城一举改建为砖城,“城高二丈有六尺,厚视其高;广四尺,长一千二十八丈。城外有池,池深二丈,广倍之而加其一焉。四面各有门,门覆以楼。东之门曰海滨,其楼曰观澜;西之门之望都,其楼曰拱恩;南之门曰广川,其楼曰迎薰;北之门曰渠阳,其楼曰威远:门言其所向,而楼则因其门也。又为水关二,北曰开源,志其所入;南曰节流,志其所出也。又为角楼四,左之前曰环碧,后曰挹青;右之前曰庆丰,后曰乐治:左指其所瞰而右期其所成也。合而名之曰拱都,盖取其密迩皇都也。”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,历时一年有余才完成。宝坻老城虽然不在了,但从这样的记述中,我们还可想象当时的壮观气象,并且被庄知县的魄力深深打动。
再如程璇。他是湖南益阳人,康熙五十七年(1718)以举人出身来任宝坻知县。程璇才识兼具,聪明机敏,做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,对于兴水利、除水患尤其用心。雍正四年(1726),朝廷命令主事官员治理京东水利,有人举荐程璇。这时他已经离任,仍命他主持宝坻的治水工程。“即以宝坻堤业委之,起三河县新集、料马庄至邑之江湟口,以次兴筑;嗣浚鲍邱、窝头河二道,以泄境水;兼堵塞香河县七里庄明口。日夕不倦,工迄有成……视工者凡六年,须发尽白。及去,犹惓惓为善后计,著《渠阳水利》一书,读者皆为感泣。”
再如伍泽荣。他是湖南祁阳人,雍正五年(1727)进士,雍正九年(1731)年任宝坻知县。他与程璇都是楚中名宿,而性情耿介,不与流俗相沉浮。他来时,在治水工地上见到程璇。程璇将《渠阳水利》拿给他,他说:“善!后当如是矣。”将程璇的治水方略一一付诸实施。伍泽荣还特别重视教育,“以振兴文教为事,省俸制圣庙祭器,讲学行礼。聚邑中才俊课之,指示肯綮,文风为之丕变。”后来,伍泽荣因为性情亢直而免官,“其去也,泣送者累累,相望设饯凡三十里。”由此可见,即便在传统社会,官民之间也不是天然的敌对关系,对于那些正直务实、有惠于民的官员,百姓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戴之情,不论宝坻人还是非宝坻人。
光阴流逝,世事变迁,今天的宝坻与过去大不相同了。论人口数量,论经济规模,论区位优势,论基础设施,都是我们的先人想象不到的。那么,在今天,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,我们在总结、回顾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同时,更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。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先人的事业,创造什么样的业绩,才能不愧对先人,不愧对这一方宝地,不愧对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呢?有志之士,当有所思焉,当有所为焉。
作者:尹玉辉
领导说了
您点一个
薇姐工资就涨5毛钱!
商务推广
猛戳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宝坻信息查看与发布